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思想基础。
桃园结义,生死相许,以致关羽委身曹操之时仍“身在曹营心在汉”为朋友两肋插刀可能是因为一时的冲动,不难,但要是能在充足的时间里理性的面对金钱,美女,权利,厚恩的诱惑而坚守信义,则是难之又难!
“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持关公”孰知关羽不为美色所惑,尽数送给了二位大嫂。一旦得到刘备的消息,便不辞而别,千里走单骑寻刘备而去。圣人说“食色,性也”但是这也要看什么时候,大丈夫怎能图一时之快而丧失兄弟之义气?阴险的曹操没有得逞,美人之计显然对关羽没有取得任何的效果。“英雄难过美人关”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然而关公却跳出了这个俗套,深得“民心”
那时的关羽,在漫漫的黄尘古道上焦急地奔波着。他与其说是在寻找刘备,不如说是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归宿,他的焦虑,源于内心对忠义之名行将崩溃的恐惧。曹操对于关羽来说,无论是个人恩遇还是成就功名的外部条件都优于刘备,然而关羽之所以要弃雄霸一方的曹操而追求尚寄人篱下的刘备,更重要的是为成全自身的“忠义”之名。
忠心要付之与沧海横流,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这需要勇气和无畏的精神。
有一次,曹操请汉献帝田猎,献帝射鹿不中。曹操便讨了天子的宝雕弓,金枇箭,一箭将鹿射倒,群臣见到金枇箭,以为是皇帝所射,便高呼“万岁”操旁若无人,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关公大怒,剔起卧蚕眉,睁开单凤眼,提刀拍马要斩曹操。“操贼欺君罔上,我欲杀之,为国除害”“今日不除此贼,后必为祸”试想当日田猎随行之人何其多,其无一二忠臣?但面对势力颇大的曹操,只是“众皆失色”而已。惟有关羽愤然不顾,舍身为国。关公的忠贞被刻画的淋漓尽至,难怪大才子金圣叹读到此处评说“须眉尽现”!
关羽的忠贞为国容不得半点的马虎。曹操拜关羽为侯,当日金印上刻“寿亭侯”关羽拒不接受,再添一“汉”字变为“汉寿亭侯”才领了印。关羽降汉不降曹,从这件事上可见一斑。关羽夜走麦城,兵败为东吴所擒,孙权劝降,关公厉声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汝叛汉之贼为伍耶!”于是关公父子皆遇害。如果关羽投靠了东吴,在三国那个动乱的年代,也算不上什么不忠,而且还保留了有生力量。孟达不是先投靠曹操后又回归蜀汉了吗?还为灭魏制造了一次绝好的机会。但关羽没有这样做,宁愿受死,也不要给后人留下背叛的话柄“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
为了“义”关羽从不折中,从不调和,也从不委曲求全,也不考虑如何做更有益于刘备的江山社稷,只一味地抱着“宁可玉碎、不可瓦全”的做人原则,动不动就说“拼却一死,也不枉俺一世英名”
在关羽看来,活着还是死了哪个更实际并不重要,英名受损才是最重要的;对的还是错的并不重要,不仁不义才是最重要的。正因为有了这种观念,关羽在镇守荆州之时,弃诸葛亮“联吴抗曹”的忠告于不顾,甚至在孙权屈王上之尊主动提出与关羽联姻时,关羽仍放出“吾虎女怎可嫁汝犬子”的狂言,从而自绝于孙权,终于导致荆州失守,自己也身陷囹囫,英勇就义,这就不足为怪了。
荆州失守,不但使刘备失去江东的根据地,随之为关羽复仇所导致的张飞之死、刘备驾崩,使蜀国几乎风雨飘摇。由此可见,关羽对“义”的看重,已经超越了对刘备的“忠”最能说明关羽在“忠”与“义”之间取舍抉择的,是华容道上的一幕。
赤壁一战,曹操百万雄兵灰飞烟灭,逃难及至华容道,只剩下十几人,在这种情况下,把守华容道的关羽却以一个“义”字放走曹操。固然从政治策略上分析诸葛亮是有意不杀曹操而留下一条牵制东吴的绳索,但是,作为关羽来说,在既没有得到指令又没有得到暗示的情况下却私自放走了吴、蜀最大的敌人,此举可谓胆大之至。如果赤壁之战的真正目的即在灭曹,那么关羽此举就意味着最大的渎职与背叛。但历史还是把把赤胆忠义交付给他,交给那个汉室。不管是千里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还是风云激荡败走麦城,都是那般坦然,那般悲壮,那般豪气干云。
“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游山西。”没有鲜花,更无掌声,英雄末路箫声哀哀,送行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长歌当哭啊,泪洒衣襟。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不管历史的长河如何冲刷过去,这样的一个“忠义”名字将继续留在人们的心里。
白发渔樵江渚上,只遗下一抹秋月春风,笑看往事风云,滚滚东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