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土木堡 (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确实是阿剌知院军马。”
“现在皇帝他们就在土木堡等死吗?”
“他们派出了5批使者去附近的关口求救,其中包括我们刚才经过的居庸关。”
“结果无人来救。”程启沉默了,这其中到底有怎样的故事,高高在上的皇帝,不可一世的太监,满朝的高官重臣可以说尽在大军中,竟然指挥不动附近的守军。
“据史书记载,居庸关守将杨洪,虽然作战勇猛,但没有与瓦剌军交战的记录。”
程启觉得作呕。
真相如何以后再说,重要的是现在怎么办。
看着自己身上的道袍,程启有了主意。
“嫦娥,好像明朝的皇帝都是崇信道教的?”
“是的,这一点很有名。”
“嫦娥,你能弄出一道光柱吗?从天而降,笼罩人全身的那种。”
“没问题,每小时耗能折合原油1吨。”
“那就好,等一下我们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荒野的寂静,两军的守夜士兵均四处寻找,却什么也看不到。那马蹄声直奔明军大营而去,在大营前嘎然而止。
一道直径1米,明亮的光柱从天而降,这顿时引起了明军值夜士兵的骚动,一队士兵中有一个人飞奔入大营,其他的士兵则围了过来。
很快,一名军官模样的人跑了过来,后面更是跟着一队明显比较精锐的士兵。那名军官正打量间,只听到从光柱中传出洪亮的声音:“阿弥陀佛,我乃天上而来的仙人,受洪武皇帝所托,前来看望他的后人。”
“仙师在上,我这就去禀报皇上,还敢请问仙师名讳?”
“只说是东海启道人吧。”
那军官唯唯而退,转身疾走,直向皇帝大帐而去。
大帐中,正统皇帝朱祁镇也是忧虑难眠。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虽然今年不过23岁,却已当了14年的皇帝。登基时朱祁镇不过9岁,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主政。
朱祁镇性情温厚,耳根子软,特别宠信从小服侍自己的太监王振。登基后,朱祁镇就让王振做了司礼监太监。
司礼监是明代宫廷里24个宦官衙门中最重要的一个,它总管宫中宦官事务,提督东厂等特务机构,替皇帝掌管内外一切章奏和文件,代传皇帝谕旨等,由于此职事关机要,历来都由皇帝心腹宦官担任。
后来不知道怎么的,竟然形成了“票拟”制度,皇帝最后的裁决意见,要由司礼监秉笔太监用红笔批写在奏章上,称为“批红”。奏章经过“批红”以后,再交内阁撰拟诏谕颁发。宦官掌握了“批红”大权,实际上就成了皇帝的代言人。
在程启看来,当初同意“票拟”制度的皇帝,无论如何看也是被驴踢过脑袋,而且踢得不轻。
朱祁镇对王振可谓言听计从。一开始碍于太皇太后张氏、贤臣“三杨”主政,有些事还要遮遮掩掩,待到张氏和“三杨”一个个离世,王振可谓权倾朝野。
这次瓦剌入侵,其实也说不上多严重的事,明朝自建立起就常年和草原民族死磕,可谓经验丰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多大的事?
但这次,年轻的皇帝朱祁镇向往永乐皇帝征伐草原的丰功伟绩,而王振也试图建立军功,以压服满朝文武。两人一拍即合,皇帝决定率满朝高官重臣御驾亲征。
军国大事,两人竟然也敢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仓促间,二十多万大军只带了3天军粮就出发了。
出发时的雄心壮志很快就幻灭了,军粮不足的问题很快就造成了恶劣影响。
从京城到居庸关再到怀来一路,有七个大型粮仓,储备着明朝的“作战军粮”,这七个大型粮仓皆是由兵部直接调度,但是在北伐期间,七个粮仓居然没有一颗粮食增援“缺粮”的北征军。士兵竟然有不少饿死在路边,军心士气可想而知。
朱祁镇、王振不懂军事,宿将英国公张辅,这位曾四伐安南,平定朱高煦叛乱的猛人一言不发,兵部尚书邝埜始终无法从兵部所管粮仓调来军粮。
二十万大军就像是一头眼盲耳聋,身虚体弱的狮子,徒有其形,进退失据。更糟糕的是,对手已经识破了明军的软弱,且已经将明军团团围住,明军覆灭在即。
【作者题外话】: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