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1bqg.com,最快更新妩媚的人生最新章节!

    在金瓶梅这本书里,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那便是孟玉楼的改嫁。孟玉楼先后改嫁了两次。第一次是由南门外贩布的杨家,改嫁西门庆,第二次是由西门庆家,改嫁本县知县的儿子李衙内。

    孟玉楼第一次改嫁,是由一位叫薛嫂的媒人撮合而成。薛嫂,是位经常在西门庆家里走动的媒婆。不做媒时,便卖些翠花首饰之类为生。跟西门庆比较熟惯,所以对西门庆家里的情况熟得很。她见西门庆时是这样说的:“……她男子汉去贩布,死在外边。她守寡了一年多,身边又没子女,只有一个小叔儿,才十岁。青春年少,守她什么!有她家一个嫡亲姑娘,要主张着她嫁人。”

    照此来看,孟玉楼的男人是意外死亡。西门庆跟孟玉楼第一次会面时,两个曾互相问到年龄,孟玉楼自言是三十岁,西门庆自言是二十八岁。古代,特别是汉、唐以后,女子嫁人,通常都是十三四岁。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734年,专门发布诏书,规定男年龄十五、女年龄十三岁以上,就须婚嫁。宋代也延用这一规定。当然,比十三四岁大些出嫁的,也有,但相对比较少,通常也不过十六七岁。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孟玉楼的丈夫是在跟孟玉楼结婚十几年之后死的。那么,他们为什么结婚这么长时间都一直没有子女呢?显然,这一点极不正常。是孟玉楼丈夫的问题?还是孟玉楼自己的问题?不得而知。不过,孟玉楼嫁了西门庆之后,也没有怀胎生子,再改嫁李衙内时,年龄是三十七岁,两人好的如胶似漆,但也一直没有怀孕生子。在书第九十一回,薛嫂跟陶妈妈拿了孟玉楼的生辰八字,请路边一位算命先生测算时,那先生说孟玉楼“直到四十一岁才有一子送老。”如此看来,她这辈子也就只有这么一子。至于后来果然生没生这一子?书中没有再作交代。但这件事说明,有关孟玉楼生产的问题,没有出在孟玉楼的身体上,而是出在她的“命”上。这命的问题,其实也不是她真有如此之命,而是作者给她安排了这样的命。

    作者为什么安排孟玉楼到四十一岁才生子呢?仔细想想,便能明白,无非两个原因。其一,这多半儿是为了前面情节的需要,是为了她的这两次改嫁,能够做到无牵无挂;这样,她的两次改嫁,便能够合理、合法,不受诟病。其二,是为了诠释作者提出的,不作恶,便有福报的思想;孟玉楼在“酒、色、财、气”,这四个方面,都能做到不贪,理智,才能有这样的福报。这便是作者着书的用心之处。

    孟玉楼第一次改嫁,除了没有子女牵挂,青春年少,这两件自身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外部因素,那便是“她家一个嫡亲姑娘,要主张着她嫁人。”这位杨姑娘为什么要主张着孟玉楼嫁人呢?按薛嫂对西门庆的说法是这样的:“这婆子守寡三四十年,男花女花都无,只靠侄男侄女养活。这婆子爱的是钱财,明知侄儿媳妇有东西,随问什么人家她也不管,只指望要几两银子。大官人家里有的是那嚣缎子,拿一段,买上一担礼物,明日亲去见她,再许她几两银子,一拳打倒她。随问旁边有人说话,这婆子一力张主,谁敢怎的!”这位杨姑娘,显然是杨家最年长者,代表着家族势力,她的权威性,是受当时法律保护的,这种情况下,她就可以代表杨家的主事人出面。另外,她敢主张孟玉楼这位侄儿媳妇出嫁,说明当时年轻寡妇改嫁,也是受法律允许和保护的。否则,她不会这么理直气壮的兜揽这件事情。当然,杨姑娘竭力主张孟玉楼改嫁,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得到钱财。这一点,是她从自己生存的需要出发,考虑的。她丈夫早逝,无儿无女,只靠侄儿侄女养活,如今侄儿死了,自己再伸手向跟自己情况相似的,也是守寡的侄儿媳妇儿孟玉楼要钱养活自己,显然很不现实,她不仅张不开嘴,也伸不出手。纵使能张开嘴,也伸出手,恐怕也要被亲戚、邻居耻笑。所以,从现实考虑,她只有主张着孟玉楼改嫁,才能从中以家长的身份得到一份礼金,以解决自己在养老问题上的窘境。这是由当时残酷的现实造成的!前文中,在讲到潘金莲的故事时,也曾提到,潘金莲父亲早逝,由于家里生活困难,为了生活,潘妈妈在潘金莲九岁的时候,便把她卖到王招宣府去当婢女,后来,在潘金莲十五岁时,王招宣死了,潘妈妈又去把潘金莲争出来,三十两银子转卖给张大户。卖儿卖女,本就是无奈之举!潘金莲先后被潘妈妈卖了两次,都是潘妈妈为生活所迫的举措。可能正是如此,之后,我们会看到,潘金莲在西门庆家里得势以后,对潘妈妈的到来,一向都表现的没有热情,甚至有些寡淡。

    另外,这位杨姑娘竭力主张孟玉楼嫁人,有没有同情孟玉楼处境的意思?书里没有明说。因为金瓶梅这本书,重点是从人对“酒、色、财、气”,这四样的贪欲所造成的危害,来警示世人。所以,其他方面,通常表现的并不明显。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下。这杨姑娘年轻丧夫,守了大半辈子寡,没有生活来源,肯定对寡妇生活的艰辛深有体会。当初,她自己没改嫁,不知是因为羞于改嫁,还是为了尊从封建礼教,或者是因为容貌差,没机会改嫁;总之,守寡的生活,她定是深有体会,到老年,对改嫁便会有更多的理解和同情。因此,才主张孟玉楼改嫁。正如孟玉楼出嫁前一天,要把自己的东西往西门庆家抬时,张四带人拦阻,杨姑娘出来说的:“……她身边又无出,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叫她嫁人做什么?”这话显然是公理,立刻得到众街邻的高声回应:“姑娘见得有理!”可见,孟玉楼这种处境,这种改嫁,在当时,是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事情。所以,孟玉楼改嫁的理直气壮,名正言顺。

    以上,便是孟玉楼改嫁西门庆的社会基础。也就是说,当时的大环境是支持改嫁的。所以,孟玉楼的丈夫死了一年后,孟玉楼便动了改嫁的心思,并赋予行动。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孟玉楼是个非常清醒的现实主义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