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对于总人口不过2000多万的波兰来说,上百万军队战死或者被俘、还有更多的平民死于战乱,这样的损失足以让其丧失所有的雄心壮志。之后波兰完全沦为了这场战争的看客,就连当炮灰都没资格了,波兰毕竟已经亡国太久了,怎么都不可能拼到老弱妇孺都上战场的程度,就连毕苏斯基,逃到德国之后也低调了许多,再也不公开鼓吹他分裂俄国、重建“波兰—立陶宛联邦”的想法了。
油尽灯枯的不仅仅是波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这场战争中也同样损失惨重,虽然它的总人口比波兰多得多,但现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比较稳固的其实也就剩下小亚细亚半岛核心区,人口不满2000万,还没波兰人多,可是在这场战争中永久性减员的人数却并不比波兰少多少,这就迫使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得不大量征召北非和中东的部族武装以避免核心统治区元气大伤。然而,那些对帝国早已经没了什么忠心的异族人看清了帝国的衰弱之后,首先想到的却是发动叛乱......
结果可想而知,没过多久,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就步了奥匈帝国的后尘,其横跨三大洲的广阔国土四分五裂,涌现出了数以百计的草头王,而由于此时苏俄卫国战争还在持续,英法两国根本腾不出手来平定中东北非的乱局,导致当地的军阀混战愈演愈烈,给当地民众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长时间的军阀混战,也让那些真正有能力、而非只是出身好的牛人脱颖而出,他们的横空出世,改变了整个阿拉伯文化圈的政治格局,甚至撼动了西方国家、主要是英法在这两个地区的殖民秩序,影响十分深远。
英法可以暂时不管那些地区的叛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政府却不能不管,可是抽出本就不多的本土军队去干这件事,对苏作战就只能更多地仰赖英法军队了......
然后,老张伯伦就只能郁闷地看着本国和铁杆盟友的法国实力被迅速消耗,而德国却抓紧时间巩固对捷克和奥地利的统治,其求和的念头自然是越来越强烈,当新式飞机起到效果扭转了不利的战局之后,老张伯伦甚至都等不及扩大战果、对苏俄施加更大的压力,就急不可耐地主动向苏俄递出了橄榄枝,不过为了面子,老张伯伦还是请出中国来加以调停,这样比英国直接向苏俄求和要好看得多。
苏俄跟西方打到现在这个程度足以让李晖满意了,再打下去的话,只怕中国就得派出志愿军保证苏俄不倒台了,因此他也就没有让人从中作梗,而导师自然更是求之不得,因为正如李晖所知的那样,苏俄的确已经坚持不了太久了......
虽然战果惊人,但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苏俄军民同样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巨大牺牲,光是红军,在这场战争中死亡和失踪的总数就超过了260万,这比历史上沙皇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总的阵亡人数还要多得多,而如果加上被俘和致残的,则接近400万人。而苏俄平民的伤亡同样吓人,即使不算波兰,苏俄死于战乱的平民也要超过450万!而两者相加之后,总数更是超过了800万!
虽然只看数字的话,这还远不及历史上苏联在二战期间的损失,但要知道,二战前的苏联已经是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如果将捷克与奥地利算成德国的,则苏联为第三大工业国。),还获得了海量的美国援助,这两点都是现在的苏俄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所能承受的人口损失和所能负担的脱产人口比重也都要小得多。
而且本时空因为三国大战与内战的损耗,苏俄卫国战争之前的总人口仅有1亿出头(战前沙俄大概有1.5亿多的人口,战后中亚人口全没了、西伯利亚只回来一部分,波兰独立了,再加上战争的巨大损耗以及战乱对生育和婴幼儿抚养的影响,只剩这么点人并不奇怪。),远不能与历史上二战前的1.9亿(不算36年后新占土地的话也有将近1.7亿)相比,何况在三国大战和内战中死的还主要都是青壮男子,三场残酷战争连着打下来,现在苏俄还能剩下多少年轻的男人?
事实上,现在苏俄国内的女工数量已经超过了工人总数的一半,甚至就连军队当中,女兵的数量也开始迅速增加,甚至还出了完全由女性组成的团级部队,由此不难管窥苏俄青壮劳动力的缺口已经大到了何种程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与历史上二战前农业机械化程度已经颇高不同,此时的苏俄农业还完全依赖于畜力和人力,因此青壮劳动力的大量损失不但影响了工业生产和前线战局,至关重要的粮食生产也不可避免地出了大问题。
1911年苏俄全国的谷物产量已经连战前的70%都达不到了,要知道那时可是全国内战、当年的谷物产量比三国大战前减少了几乎一半啊!就算苏俄人口较帝俄时期已经减少了很多,这么低的粮食产量还是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大面积的饥荒,若非李晖担心苏俄坚持不住、顺便清掉国内过多的粮食库存,低价出售和赊借了苏俄不少粮食,苏俄在这场战争中的人口总损失甚至可能超过1000万!也就是总人口的10%!
不过,即使在如此困难的处境下,苏俄政府的统治仍然稳固,除了俄国人民因此激发出来的爱国热情,目前布尔什维克的党员干部还没像二十年后那样官僚和腐化(有建国初期风气较好的原因,铁人捷尔任斯基的契卡也功不可没。),则是更加重要的原因。其实哪个国家的群众都差不多,只要上面的人能够以身作则,则大多数下层群众也都会毫无怨言地跟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