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1bqg.com,最快更新大明惊变最新章节!

    然而,强兵耀武的朱棣死后仅二十五年,宏伟壮丽的紫禁城便面临了一次濒临绝境的危机——土木堡之变。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蒙古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两千余人入境,以贡马为由,向明廷邀赏。把持朝政的大宦官王振发现瓦剌虚报人数[18],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原定马价的五分之四,以此作为惩戒。瓦剌便借机制造衅端,于同年七月率大军向明边境骚扰,明军一败再败。

    战报传到京师北京后,明英宗朱祁镇年轻气盛,竟听信王振的怂恿,率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结果被瓦剌两万骑兵击溃,五十万明军“死伤过半”,朱祁镇本人于土木堡被俘,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此战中,明军以五十万大军对抗追袭的两万余瓦剌军,竟致全军覆没,实为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偶然事件,既有战略的失误,又有战术的失策。而土木堡之变还有更严重的后果——

    京军精锐毁于一旦,勇将重臣多人战死,皇帝被瓦剌军俘虏,朝野震动,大明王朝遭遇到自建国以来从所未有的严重危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明代驿路图

    ***

    [1]大都:今北京,时为元朝京城。徐达占领大都后,即改大都路为北平府。永乐年间又改北平为北京。

    [2]濠州:今安徽凤阳。入明后改为凤阳府,辖凤阳、临淮、怀远、定远四县。朱元璋岳父郭子兴即为定远人。

    [3]和州:今安徽和县。

    [4]淮安:今江苏淮安。襄阳:今湖北襄阳(前名襄樊)。南阳:今河南南阳。归德:今河南商丘。陈州:今河南淮阳。许州:今河南许昌。汴梁:今河南开封。

    [5]彭莹玉:元末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又名彭国玉、彭明,号称彭祖、彭和尚。十岁时出家于慈化禅寺,成人后加入弥勒教,成为当地教首。他精通医术,经常为寺院附近及慕名而来的群众治病,遂以行医为掩护布道,进行秘密反元活动。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年),彭莹玉与门徒周子旺在袁州起义,周子旺被俘遇害,彭莹玉出走淮西,仍继续反元活动,门徒遍及江淮地区。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刘福通在颍州起义。起义军以红巾裹头,烧香聚众,故称“红巾军”,又称“香军”。彭莹玉积极响应,推徐寿辉为首领,建立天完政权,彭氏任军师。后在与元军战斗中牺牲。

    [6]通州:今北京通州。

    [7]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

    [8]正因为徐达进军缓慢,才使得元顺帝从容逃走,当时朝野之间为此而议论纷纷,认为徐达有意纵敌者不在少数。明人徐祯卿在《翦胜野闻》中记录说:徐达和另一主帅常遇春一同进兵追击元顺帝,即将追到之时,徐达突然传令班师。常遇春大怒,立即去向朱元璋告状说:“(徐)达反矣,追兵及(元)顺帝而已之,其谋不可逆也。”朱元璋因此而怀疑徐达,并让人在徐达入见时扣留了他。不料徐达来见朱元璋时发现情形不对,干脆夺门逃走。朱元璋派人召见,表示赦免其罪,徐达死活不应。不得已,朱元璋只好亲自去探望,二人才重新和好。关于类似的记载还有许多,有的说徐达有意谋反,有的说徐达接受了元顺帝的贿赂,等等,不过均非正史。实际上,以徐达精明谨慎的性格,故意纵逃元顺帝的可能性不大。后世史学家赵翼认为徐达在灭元大事上绝对“不敢自专”,言下之意是说徐达“纵元君”不过是奉命行事,主使人自然就是朱元璋了。这一点,确实可以从《明太祖实录》中得到验证,《明太祖实录·卷三十二》中记录了徐达与朱元璋的一段对话。徐达说:“臣虑进师之日,恐其北奔,将贻患于后,必发师追之。”朱元璋则说:“元起朔方,世祖始有中夏,乘气运之盛,理自当兴。彼气运既去,理固当衰,其成其败,俱系于天。若纵其北归,天命灭绝,彼自澌尽,不必穷兵追之。但出塞之后,即固守疆圉,防其侵扰耳。”这应该是徐达“纵元君”案最好的答案。

    [9]高丽:今朝鲜北部。静江:今广西桂林。

    [10]吐蕃:今中国西藏。

    [11]据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国榷》记载:“宋帝显降元,封瀛国公,尚公主。后因侍宴有奇怪之征,忌之,遣学佛法于帝师,遂居漠北。其后明宗逃居沙漠行帐,适与瀛国公相近,缔好甚密。一夕,明宗方寝,闻瀛国公帐中有笙镛声,问其故?乃婴儿始生而啼也。知其非常人,遂乞归,养为子,是为妥欢帖木儿是也。”后来这个传说更被演绎翻版成另外一个更加离奇的传说,即明成祖朱棣并非明太祖朱元璋之子,其实为元顺帝妥欢帖木儿之亲子。据说元顺帝从大都逃走后,朱元璋入大都,见元顺帝的第三福晋洪吉喇氏(元朝太师洪吉喇特托克托之女)美貌出众,便将其收为己有。而其时洪吉喇氏已经怀孕,后来生下一个儿子,就是后来明成祖朱棣,因而朱棣是元顺帝的遗腹子。这显然只是民间以讹传讹的传说而已,徐达攻陷大都是明洪武元年(1368年),而朱棣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前后相差达八年之久。之所以会有这种流言,据说是因为朱元璋以猛治国,刑罚过重,而朱棣从侄子明惠帝朱允炆手中夺过皇位后,杀戮过重,以致民间群情激愤,对朱元璋和朱棣二人不满的人大有人在,因此故意编造谣言,以发泄胸中的不满情绪。但朱棣生母仍是历史难解之谜,后面情节中将会提及。

    [12]元朝皇后权势很大,掌握户口钱粮,有专设的下属职官,代表她出身的门系之利益。

    [13]当时的“汉人”专指北方在金朝就归降异族的汉族人,南方的汉人则被称为“南人”“蛮子”“南蛮”。

    [14]脱脱,字大用,蒙古族,蔑里乞氏。其父马札儿台为元文宗朝大臣,脱脱本人由伯父伯颜抚养长大,元顺帝元统年间官至同知枢密院事。伯颜擅政时,脱脱惧为伯父所累,遂于至元六年(1340年)与世杰班、阿鲁等趁伯颜狩猎柳林(今北京通州南)时,奉皇帝之诏罢逐伯颜。之后任右丞相,备受妥欢帖木儿信任。其人详细事迹及最后命运详见同系列小说《孔雀胆》。

    [15]应天:今江苏南京。南京其实是有了北京(当时的北京是汴梁,即河南开封,今北京当时称北平)后才称南京,历史上有金陵、江宁、建康等旧称,本书中南京一律指金陵。

    [16]北元政权持续了二百六七十年,差不多与明朝相始终,最后统一于清王朝。

    [17]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西南。

    [18]当时明廷对进贡国家的使者,无论贡品如何,总有非常丰厚的赏赐回报,且按人头派发。为了节省费用开支,明廷对使者团人数亦有明确规定,按照定制,瓦剌每年来京的贡使不得超过五十人。

    第一章万里乾坤

    永乐四年,明成祖朱棣诏建北京宫殿,震惊世界的紫禁城便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营建的。紫禁城名称借喻天象,占地七十二公顷,集各种建筑手法之大成,房屋总数在初建时就有房舍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巨大的城池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整个建筑规划得井井有条,大殿富丽堂皇,气势威武,后宫阴柔秀美,每一处装饰无不充满了奇思妙想。

    碌碌浮生五十年,追随无计息尘缘。

    放怀顿觉寰区窄,揣分应惭雨露偏。

    禁阙疏钟催早起,客窗寒月照孤眠。

    可能归去西湖上,相逐渔翁踏钓船。

    ——于谦《漫书》

    自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来,紫禁城便成为京城的象征。而皇城正南门大明门[1]则是紫禁城的门面,号称“皇城第一门”,因与明朝国号同名,又称“国门”。大学士解缙题门联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这处规制极高的城门位于北京城中轴线上,坐北朝南,是皇城与市井的分界,内外相隔于此,俨然两个世界。

    大明门采用单檐歇山顶结构,红墙黄瓦,凝重庄严。门阙三间,东西一百二十尺,深四十四尺。门匾石刻,由青白石琢制镶嵌而成[2]。大门两旁有掖门,绕长庑,中抱大明殿丹墀之半。长庑左、右有文、武楼,楼与庑相连。门前绕汉白玉石栏,左右有石狮及官员下马碑——至此处时,文官下轿,武官下马,除皇帝、皇后、皇太后的龙车凤辇外,其他人只能步行通过。

    大明门正南侧有天街,是一块朝廷特设的商业区,四周围以木栏,呈方格棋盘状,故又称棋盘街[3]。街道旁店铺密布,“天下士民工贾各以牒至,云集于斯,肩摩毂击,竟日喧嚣,此亦见国门丰豫之景”。时人有诗云:“棋盘街阔静无尘,百货初收百戏陈。向夜月明真似海,参差宫殿涌金银。”足见天街商贾荟萃,市井繁华。

    明中央官署图

    大明门东、西两面是千步廊,廊外是明廷中央官署所在地。按照“文东武西”的格局,东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宗人府、翰林院、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上林苑监、会同馆等机构,西面则是五军都督府、太常寺、通政使司、锦衣卫等。

    诸多衙门中,最令人畏惧的莫过于锦衣卫,几达闻名色变的地步。之所以如此,不仅仅因为锦衣卫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亲创的侍卫禁军,还因为它既不隶属于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亦不受五军都督府节制,是只听命于皇帝的侦缉机构,有权秘密监视朝中臣民的一举一动,且设有专门的法庭和监狱。

    从职能上说,锦衣卫充当着皇帝的心腹鹰犬,无事不监,无人不察,且凌驾在法司法制之上,这也是它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锦衣卫将士尽是奸人鼠辈,他们也是朝廷正式在籍军人,内中不乏勇敢正直之士。

    当今司礼监大太监王振权势熏天,仗着天子宠幸,干预朝政,胡作非为,且大肆排除异己,对不趋迎奉承他的大臣实行残酷打击。满朝文武大臣生怕惹祸上身,皆敢怒而不敢言。锦衣卫校尉王永心同情无辜被关押迫害的大臣,对王振的暴横心怀不平,不顾人微言轻,将王振罪行书写成帖,张榜公布于大街上。相比于群臣的唯唯诺诺、争相噤声保命之举,其人挺身而出的勇气格外可嘉。

    可惜的是,王永心虽是匿名揭发,但仍被东厂侦缉者捕获,移交三法司[4]处置。而刑部作为掌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竟迫于大宦官王振的压力,以“妖言论斩”判处王永心死刑,用残酷的磔刑将其肢解处死。王永心虽死,其名不衰,有人赶在官府抄没王家前抢先接走了王氏独生爱子王安便是明证。但王永心其他亲眷仍受到牵连,男子充军边关,妇女则没入官中。时人深为叹息之余,对锦衣卫的印象也有所改观。

    今日的锦衣卫官署格外安静。明日是孙太后生辰,英宗皇帝朱祁镇特准百官放假[5]三天,以示普天同庆之意,锦衣卫既是天子近卫,轮班值守,当然不在放假之列,不过大多数人都赶去了东郊圆觉寺[6],太后、皇帝正率领皇亲国戚到那里祈福贺寿,平日喧嚣的官署难得清闲了下来。

    负责值守衙门的是年轻的千户朱骥。他出身武官世家,武艺不凡,祖父、父亲皆是锦衣卫官员,父亲朱护还坐到过锦衣卫指挥的高位。朱骥以父荫入仕,初为百户,然因父母早逝而家道中落,又为偿还母舅债款而弄得落魄潦倒,俸禄难以自给,他能够摆脱窘境,有今日风光,全仗五年前娶了现任兵部右侍郎于谦爱女为妻。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7]人。于谦祖父于文在洪武初年做过明朝的兵部主事,后调任工部主事。于谦算是出身官宦之家,自小志向远大。其祖父于文收藏有一幅南宋名臣文天祥的画像,于谦十分钦佩文天祥的气节,一直把那幅画像挂在书桌边,并且题上词,表示要向文天祥学习。

    永乐七年(1409年)大年初一,杭州巡按按当地惯例出行游街,一路上浩浩荡荡,好不威风。一个骑马的孩子忽然冲了出来,横冲直撞,冲散了队伍。巡按十分恼怒,责问那个孩子为什么要在大街上乱闯。那孩子从容地答道:“千里马急欲上进,一时难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